1)第104章 德国客人_1901铁血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899年12月,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要求利益均沾,但是遭到了列强的反对,比如美国就曾想介入中国东北,遭到了沙俄的严词拒绝,如果通过忠义军将势力伸展进来,美国在东北有投资有利益,造成既定事实,那么,不管日俄,都不容易将美国从东北清除出去。

  要知道,请神容易送神难啊。我已经投资了矿山,已经投进了设备,来软的谈判,谈不成。来硬的,美国可不是好欺负的国家,事实上,美国仅仅需要一张门票,只要进来后,凭美国的实力,一定能扎下根来,说句难听的,就是眼前说话的林重不在了,美国的利益都会扎在这片土地上。

  两位记者都是熟悉国际形势的明眼人,当即就明了林重的意思了。埃德加起身,与林重热烈握手,道,“林司令,我们马上回到北京,将您的意见汇报给康格公使,也会将您的意思发表在我们各自的报纸上。”

  “是的,林司令,您不仅军事指挥才能优秀,也是一个远见卓识的政治家!”珍妮直接抛过了一顶高帽。

  “两位,谢谢,任何一位美国公民,只要来到东北,都会得到忠义军热情的接待,请转达我对康格公使的问候。”

  记者们在采访时候发现,忠义军士兵一点都不凶神恶煞,放下枪,他们就和黑土地上的农夫一样朴实,加上一系列采访下来,他们不少人改观了对忠义军的看法,是啊,要说弱者,这个国家才是弱者,沙皇俄国才是侵略者。

  这群记者们前脚刚走,德国《柏林晨邮报》的记者阿尔瓦,带着德国驻华武官弗兰克一行人来到了柳河,德国驻华公使穆默接到了德国副参谋长小毛奇的电报,让他立即派人去接洽忠义军,商量合作事宜,于是,弗兰克才来到了柳河。

  德国《柏林晨邮报》的记者阿尔瓦则是引荐人,一行十余人,其中那位漂亮女孩就是袁璇祯,来给忠义军送百姓捐助银两的,他们一路过来,还遇到几个来投奔忠义军的热血青年,就一起来了。

  俄国虽然明言不许外国人进入东北,但其实此时,与日军大军对垒,任何一个国家他都不敢得罪了,仅是说说而已罢了。

  德国和美国是林重最为看重的伙伴,见德国驻华武官来到了忠义军,林重实在太高兴了,介绍完之后,对几个来投奔忠义军的年轻人,林重表示热烈欢迎,当即让陈天华安排他们休息,然后给他们安排事务。

  阿尔瓦不知道袁璇祯的身份,弗兰克得到嘱咐没有说,袁璇祯只说自己是受多家报纸所托,来给忠义军送百姓捐助的银两,林重表示感谢,“袁小姐,实在多谢了,我们是自己人,您跟着李月连长去,先安歇一下,我先招待德国客人们,随后我们再聊。”

  袁璇祯微笑点头,跟着李月走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