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小小农场大规划_带个位面闯非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打小在农村长大的杨天龙农作物种植经验还算丰富,这八亩地在他翻地之前已经被他在脑海里设计的井井有条。

  玉米一亩,与各种豆类混种。

  土豆一亩,与番茄、茄子等混种。

  红薯一亩,独种。

  花生一亩,独种。

  青菜、小白菜、菠菜、空心菜、茼蒿……共两亩。

  剩余的两亩则被他用来种植西瓜、哈密瓜等瓜果,要知道刚果这里的日照可是跟华夏西部地区差不多长,丰富的阳光资源让这里的物种生长速度都很快。

  在外人看来,农活算是粗活,其实不然,在华夏农民眼中,农活绝对是个细活,只有讲科学才能最大效益发挥产能。

  不同农作物的种植方式不一样,比如玉米与豆类的混合种植模式,需要把土地垄成沟,垄沟具有集水的功效,由于垄沟种植玉米,同样的降雨量,垄沟接纳的雨水相当于平畦两倍以上的降雨量,再加上玉米是禾本科作物中需水量较大的。所以,对玉米增墒作用明显。

  而豆类具有从大气中固定氮的作用,可以起到增加土壤地力的效果,还有一点,就是豆类的生长后期不需要强烈的光照,而间作的玉米恰好利用自己的高杆为大豆后期遮阴。这种增行节地再利用的种植模式,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

  当然,为了更好地培育幼苗,在播种之前,杨天龙已经把整块地浇了个通透。

  整整一周时间,杨天龙都是忙活地里的种植事情,白天种植、晚上浇水,特别是布尼亚地区中午的太阳相当毒辣,地面水份蒸发量相当大,每隔几个小时,杨天龙都会打开喷头,对整块土地进行降温处理。

  在他的精心呵护下,各类植物都破土钻了出来,这个时候的嫩苗更需要呵护,稍微不留神,那些嫩苗就会被太阳给晒焉、乃至晒干。起初杨天龙有些束手无策,后来跟家里人一打听,老爹交给了他一个家里的土办法。

  这个法子相当不错,杨天龙二话不说,说干就干,带上刀具,就在附近的荆棘林里砍了不少的枝丫。

  当天晚上,他顾不上白天的辛苦,连夜将全部枝丫给插了上去,相当于给所有的嫩苗弄了顶太阳伞。

  这是他来到布尼亚的第十天,土地里的事情忙活的差不多,这块经过系统改良后的土地无须施肥,只需经常浇水跟拔草即可。

  杨天龙再也不像先前那样忙忙碌碌了,闲下来后第一件事,杨天龙想到了去镇上看看。

  从仓库里取出自行车,检查一番后,把值钱的东西都放进位面仓库里,带上酷比,杨天龙骑上自行车便朝镇上赶去。

  在布尼亚这样的土路上,汽车与自行车的作用区别似乎并不大,主要是看吃土的多少而已。

  半个小时后,一身骑行族打扮的杨天龙出现在了集市上。

  有了先进的电子地图,杨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