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27章 如日中天_国姓窃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功能的运动,他要的只是长寿,不是肌肉,所以无氧他是不做的。

  这样的养生,没想到居然导致他比儿子活得还久。

  好在,早在小康二十五年的时候,也就是大明主力刚刚进攻青藏、骚扰轮台那年,当时朱慈煜已经年过四旬,他早年立的那个不能生的皇后,也没活到四十,在三十八岁那年死了。

  而朱树人当时已经考察够了他三个侯选的孙子,趁着儿媳妇死了一年多后,让儿子重新立皇后,就把朱和坦的母妃立为了新皇后,那他也就自动成为了皇三子、但是也是最年长的嫡子。

  当时朱和坦已经十五岁,跟他父皇登基时的年纪都差不多了,后来又当了十年太子,如今父皇驾崩,他二十五岁登基。上面还有他那个七十五岁的爷爷居然还活着。

  不过朱树人到了这个年纪,早就不管事了,他只负责为皇位的传承提供一定的稳定性过渡,偶尔出来还露一脸。

  五年之后,随着他孙子年届而立,他自己也八十大寿,然后他就跟历史上当太上皇时期的乾隆差不多,彻底闭关了。

  虽然朱树人后来的寿命超过了乾隆和萧衍,创造了华夏统治者养生派的高寿新纪录,但那都跟国家无关了。他人生的最后十几年,什么外面的繁文缛节活动统统都没参加。

  ……

  朱和坦当上皇帝后,改元协和,取《尚书.尧典》“百姓昭明,万邦协和”。

  (其实扶桑人后来也用过这个典故,但是那样就成了昭明和协和各取一个字了,当时朱树人还在,他不喜欢,就让只取“协和”,反正大明本来就昭明,不用再特地强调了。

  这也很符合大明的路线,大明是打防守反击、正当防卫惠及亚洲人民的,不会主动侵略别人。所以只协和就够了,不用“昭昭天命”去野蛮征服,那是美日蛮夷干的。)

  朱和坦的基因,似乎比他父亲好一点。谁让他爹那代,他爷爷是没得优生优育呢,当时其他儿子没法过继成皇太孙。

  朱和坦从小也没什么性格缺陷,是优选出来的,接受的教育也很全面。

  朱树人观察过,这个孙子虽然没什么大本事,但最大的优点就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作为一个储君能谦虚认清自己,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做不了什么,专业的事情要请教专业的人,这就已经是君主最需要的品质了。

  因为按照华夏传统,君主要的是“君子不器”,不能狂妄觉得哪方面自己牛逼,他只要发现牛逼的人才,好好任用,人尽其才,那么自己不懂任何具体专业事务,也没关系。

  到了如今大明这点国力,皇帝只要不狂,谦虚,听得进劝,这就足够了。

  后来,朱和坦果然也长治久安,寿命也比他父亲长得多,只比他爷爷稍短一些。

  似乎在明清之际,这种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