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7章 武昌陷落_屌丝重生咸丰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后便跟随向荣镇压太平军起义。

  可以说前段时间的冯子材在人生的道路上还是对清朝政府怀有幻想的,一直渴望着能凭借着自己的一身勇武建功立业,改变自己的人生坏境。冯子材作战勇猛,在与太平军作战中屡次击退太平军的冲峰,而让人们最不能忘记的便是冯子材在镇南关与法军的战斗。冯子材在当时的情况下早已作了战死的打算。他将两个儿子带在身边,准备万一战死沙场好料理后事。

  当时清军情况不容乐观,前敌总指挥番鼎新临阵退缩,年已七旬的冯子材带领各方团练两万余人,进驻凭祥,在看准法军补给困难这个时机时挥而上与法军展开了一场声振中华的血战,最终冯子材以负出惨重待的代价赢得清朝的对外战争的第一场胜利。

  冯子材是有功名心的,不然他不会在投靠了天地会之后又投降了清军,不会对同是苦命人的太军天国伤战不修。但冯子材也是忠心为国的,在太平军几度击跨清军江南大营之中都没有再次率军投降,而是一个人率3000孤军镇守镇江,在面对外国侵略者的方面他更是一马当先不顾生死,以七旬之龄誓死杀敌。冯子材是真正值得我们敬重的汉子。

  咸丰二年七月二十日,太平军击破武昌之后,冯子材率部5000余人当先到达湖北境内与太平军汉口守军发生了战斗,冯子材不敌,率部再次退十余里待候援军。二十五日,与步步为营的左宗棠部会合再攻汉口。两万作清军在两位大清历史上有名的将领强攻之下,汲汲可危,而此时的太平军大部却在武昌城内大肆搜刮物资财物,传教布道。

  太平军将作战中抓获的清军降兵一律处死,并将城内青壮裹协进太平军,将牵内犯人不问缘由一律放出。有些地痞流氓便头裹红巾,打着太平军的旗号四处为祸,搜刮乡里。当地百姓见太平军与清军所为一样,甚至更有过之,纷纷称太平军为“贼”。太平军此时的人数已剧增至五十万,而太平军不分好坏的抓捕收留壮丁也成了太平军败亡的一个根本因素——军队素质低下。

  太平军传教之法更是将当代的文人仕子完全推向了满清这边。当有文士提出对太平教义的疑问甚至反意见时,太平军不分好歹便下令处死这些文人,失去了当时占绝大部分领导地位的文人仕子们的帮助。

  历史在这里又打了一个巨大的湾,由于左宗棠与冯子材进逼汉口的差曲,生怕退路被断的太平军匆匆在武昌劫掠了一个月的太平军于咸丰二年八月再次从武昌出发,顺江而下进逼南京。大军出发,大小船只数千余支,风帆遮天敝日。

  太平军大军撤离湖北之后,左宗棠与冯子材才攻占了汉口,然而此时为时已晚,五十多万太平军已经坐着船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