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68章 举国之兵_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68章举国之兵

  四月中旬,朱高煦在巴陵的消息传到了武昌。

  此时的朱棣,刚刚进入武昌府江夏城。

  巨大的龙船缓缓驶入,朱棣站在船头,表情严肃且充满自信。

  此次朝廷前后用了大半年时间,从陕西、山西、河南、江西、北平、山东、直隶、浙江加京营,八省一京征调了八十多万兵马,加二十万民夫,囤结粮草上百万石,几乎是举国之兵来打湖广决战。

  平汉布政使司已经设到武昌,金忠为布政使,全权负责筹备军械粮草一事。

  大战即将来临,朱棣却感觉手下将领不够用。

  靖难中他部下军将如云,几十员大将任他挑选,现在逆子起兵后,一年不到,他想用人,已经有点捉襟见肘。

  因为北平和京师方向留了一些重要将领,陕西宋晟和张武还在。

  现在跟随他在湖广的,只有大将朱能、火真、王聪、陈志、李浚、吴达、和允中等廖廖几个在靖难中留过名,其余都是靖难后提拨的,历史上也没啥名气。

  吴达在靖难前是北平七卫中,济阳卫指挥使,也算燕王老部下,靖难时,朱棣成立五军,朱高煦为前军左副将,吴达为前军右副将,两人算是搭档。

  但吴达一直算是燕王的人,靖难后徐忠、丘福等联名举朱高煦为太子时,吴达没有参加,还疏远了朱高煦,这也是朱棣要把他带出来的原因。

  和允中和他的情况差不多,靖难时也为后军左副将,与朱高煦没啥交集。

  两人在靖难中就是前军后军副将,地位比较高,当时薛禄、谭渊等都不如他们,原本靖难后都有机会封爵的。

  但靖难中东昌之战,北军被盛庸打的惨败,张玉战死,吴达和和允中都犯了大错。

  一个当时不能及时领兵冲上前支援张玉,一个在北军撤退时做断后没有守好,使的北军大败,损失惨重,算是靖难中北军最大的败仗。

  北军经此之败后,以后南下都不敢走山东,全由徐沛绕过来。

  而东昌之战,也是靖难中朱高煦没有参与的少数几场战役之一。

  往事徐徐浮现,此时朱棣脑海里全是靖难时的画面。

  逆子在靖难中是立下不少功劳,但这也不是你起兵造反的理由。

  俺能在靖难中获胜,是因为俺是真命天子,靖难中几次大风助俺,这才是俺胜利的缘由。

  你还真以为全是你打下来的天下

  朱棣想到靖难中刮起的几次神秘之风,突然心情又兴奋起来,俺是真命天子,上天一定还会助俺。

  想到那些神风,朱棣心情好了很多,对此战的信心也变的更大。

  这几天陆续有消息从巴陵、长沙那边传来。

  逆子在湖广的兵马只有二十多万,三十万不到,还分守各地,因为逆子非常看重地盘,每打下一处,都要派兵固守。

  他举国之兵,百万之众,逆子就是以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