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55章 天大的好事_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55章天大的好事

  军田官田:“户十亩以下,免税-——一千亩以上到一万亩,税三成。”

  “一万亩以上,税六成。”

  民田:五亩以下不收税——五百亩以上,税三成。

  民田最高三成。

  这里有个身份认定。

  凡军户,官员,勋贵的田,都被定为官田或军田。

  军户将来带田退役后,就转变身份为民田,若干年后,其实就不存在军田。

  大明官员在职时有在职田,以后离职时,职田会同官位一起移交。

  朱高煦现在选择拍卖,将官员职田拍卖到个人,在职官员可以优先购买,以后官员没有职田。

  这样若干年后,天下就只有民田。

  夏原吉脸色微变的原因之一,就是百姓的民田税加重了。

  原百姓田税才‘亩三升三合六勺’。

  这是什么概念,以一亩两石产量计,五亩以上的十分之一就是交税一石。

  而按以前的税赋,只需要交一斗。

  差距是十倍。

  “陛下不是说永不加赋吗?”夏原吉急问。

  朱高煦不动声色:“五亩以下是免税的。”

  “大部份百姓的田,都在五亩以下。”

  “如果真的五亩以上,交十分之一,也没有难度。”

  “夏部堂在再看看后面。”

  夏原吉又往后看,脸色再变。

  原来皇帝要逐步取消强制徭役,改为有偿徭役。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定役法。其法,田一顷由丁夫一人,不足一顷者,以其它土地补足,称“均工夫”。并在局部地区编制均工夫图。每年农闲时,应役者赴京供役三十日而归。

  用多丁少者以佃户充夫,而田主出米一石以供服役之资。“均工夫”徭役制度,只是一种过渡的役法。俟赋役黄册编成后,系依赋役黄册所载,按丁出役。

  明代规定,年十六岁为成丁,开始服役,六十岁始免。

  也就是说,原来按明朝规定,男子十六岁后,就要参与徭役,到六十岁才免除。

  明朝徭役非常之重,前面说过,以前一户有二十亩田的小产级阶,如果家里不出个能优免的读书人,用不了几年就要破产。

  明朝徭役一般包括三类内容:(1)兴修水利,如治水、修渠、筑坝等;(2)为中秧政府充工役,如修城、建筑宫室、运粮、修边防工事等;(3)为地方政府充杂役,如斫薪、抬柴、喂马等等。

  一旦王朝想干的事多,打仗也好,修通运河也好,修城也好,必然要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更苦了百姓,影响百姓家中自己的农事农活。

  朱高煦首先取消均工夫徭役制度,然后花十年时间逐步取消所有的强制徭役。

  按以前的制度,每年农闲时,应役者还要到京师干三十天。

  京师也不是每天都有事干吧,要啥事,需要这么多人?

  来了人要提供吃住吗?要人管理吗?要支出吗?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