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几日,李国用来到京师,皇帝专诚在皇宫召见,得知他带回来十二万种子,也比较震惊。

  李国用的种子并没有全部带到京师,因为这边气候不适宜,他根据锦衣卫的建议,从南美洲第一站回到马六甲,就把五万种子留在马六甲,马六甲是后世英国人第一批种植橡胶的地方,也非常合适。

  然后沿路在南洋省(菲律和印尼两地扔了几万种子),接着到到广东、福建和大员省,又扔了几万种子。

  最后带到京师为一百粒,给皇帝看的,他还带了一批小的橡胶树和卡宾达树,结果都在路上死了。

  朱高煦很高兴,特意宴请了李国用,第二天开始,大明报纸和信号塔传遍天下,震惊全国,很多人羡慕的不得了。

  李国用这次出去还划了很多地图,也献给朝廷。

  朱高煦知道他识字,只是没有考举科举,当下便下旨,直接封其为福建泉州同知,比原先他想往的县令还高一级,另外他些次开销全部由朝廷报销,给了十几万贯他。

  李国用简直喜出望外,这要以前往福建封官,可能是发配,但大明在朱高煦手上这十几年,福建广东交趾等地相当发达,泉州更是商税重地,天下商贾云集,他最后走时几乎痛哭失声,过去两年的辛苦,实在太值了。

  洪熙十四年,民间商人李国用耗资十余万,历时两年多,从南美洲成功带回橡胶种子,震惊大明上下,他成功得到梦寐以求的官职,更是让天下无数想走捷径的人心动。

  为了鼓励民间的创造发明,朱高煦专门又找了个工匠,这人在燧发枪上改进了燧发石,提升了点火率,又在朱高煦的提议下,造出了割膛线的机器,朱高煦宣布当年把李国用和这名工匠列入大明名人堂,俱重赏和加官。

  在朱高煦种种政策下,大明想创新发明的人越来越多,想往海外人越来越多,大航海时代的潮流,挡不住的滚滚而来。

  ——

  洪熙十四年,明军第二波十万人西进喀布尔。

  这十万步骑皆是一人一马,已经用不到一人双马,因为在沿路的蒙省和阿汉省都有大量的军马在等明军。

  明军领兵大将为瞿郁,瞿能长子。

  原先皇帝准备的是五年一波五万兵马,后来发现攻占的地盘太大,需要防守和控制当地,又增了五万。

  这十万兵马到了喀布尔后,主要是轮换盛庸和瞿能带去的十万,但分成两步。

  第一步,先轮换盛庸五年前带去的五万。

  这样在阿汉省和蒙省两地,约有十五万明军。

  后面两年陆续撤回瞿能带去的五万,而朱高煦已经让兵部准备十万新兵,后面两年陆续再补允十万兵马到阿汉省。

  最终朱高煦在中亚和西亚附近,最少要置重兵三十万。

  然后再施行每年退役多少,征招多少,朱高煦的打算是未来几年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