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16章 刻板与成见_我岳父是李世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就是喜欢给人打标签,而且非常地刻板。”

  “确实是这种意思。”张大安回话。

  又看了看东宫,李安俨就守在门口站得笔直,板着脸,张阳收回目光,“太子最近在锻炼吗?”

  “一直有打沙袋。”

  “你帮我找一些地理志相关的书籍,如果有关于南诏的典籍就更好了。”

  “兄长稍等,这便取来。”

  张阳站在崇文殿,捡起地上的一块石头画下了三个圈,三个圈分别代表金矿银矿和铜矿。

  首先要确认一件事,那就是中原对铜矿和银矿的开采已经到了什么地步。

  张大安捧着一堆书卷出来,“先找到这些,我再去找找。”

  在门前坐着,张阳拿起一卷书翻看着。

  从战国开始的《禹贡》便有对地理自然的描述,只不过局限性很大。

  再有说山海经,如果换做世家子弟和儒家学子他们会觉得山海经一本杂书而已。

  不过当仔细看山海经的时候会发现,其实在山海经记录中描绘山川自然也不少。

  放下一卷书,张阳又拿起一卷,这卷书是水经注,水经注对地理的描绘就比较详细了,可这本书记录的大多是水利方面的知识。

  因为水经注是后汉时期的著作,当看过了司马迁的《河渠书》之后,才觉得《水经注》的记述上有很多借鉴了河渠书的地方。

  晚年大器晚成的司马迁当之无愧,惊才绝艳。

  张大安又拿着几卷书从崇文馆走出,“张侍郎在,这里有吴越和岭南相关的地志,不少有提及南诏一带。”

  将眼前十数卷书用包裹包起来,张阳将其扛在肩上,“你平时多看着点太子,颜师古此人……”

  张大安回话道:“保持距离,也要恪守自己的底线,万不可无辜迁怒他老人家,若有不对之处,在下还是会提醒太子。”

  “聪明多了,你现在都会抢答了。”

  “我有空和徐长吏常谈话,也能有所收获。”

  听到是徐长吏,张阳左看右看,他人呢?

  张大安讲道:“说是要在东宫小憩,这个时辰也该醒了。”

  有过前一次的事情,受不过这个说话又碎又密的长吏。

  提着包裹张阳一边走一边说道:“不用和徐长吏说我来过,也告知太子,那份课外读书骊山还会加紧印刷,保证让此书传遍各个州郡。”

  “兄长慢走。”

  一直快步走出东宫,这才松了一口气。

  从皇城一路走过,路上来来往往的只有一个个脚步匆匆的官吏。

  再看一眼自己的礼部,就只有李百药坐在其内,正打着瞌睡。

  并不想把自己的手下束缚得太紧,如果所有人都只听一个人办事,难免会在不少地方有所掣肘。

  让张大象,许敬宗,张大素三人各自带着一个团队办事。

  想想现在这个时候他们应该还在与各国的使者正在谈话,又或者是和长安城的一些西域人正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