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49章 教书大业_我岳父是李世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49章教书大业

  与太子聊了官学的开办,送走的时候两位婶婶全程低着头。

  李玥安慰道:“皇兄不会计较的,两位婶婶放心。”

  杨婶的神色这才好了一些。

  除了科举的消息,今年还是关中大丰收的一年。

  王婶讲述着自己的见闻,李玥忧虑道:“谷子和糜子都堆积成山了?”

  “外面的传闻是这样的,也有人在传朝中已经准备收粮了。”

  “父皇这两年确实积攒了一些银钱,可往年的赋税并不是很充裕。”

  李玥打开一份卷宗,这份卷宗上记录的中原各地赋税的数目。

  这种卷宗寻常人看不到,可皇帝的左藏库就不一样了。

  前隋国力鼎盛时期的赋税都记录在案。

  将卷宗打开放在眼前一手执笔一手敲着算盘。

  小武看着老师熟练敲打算盘的模样一脸羡慕,她还没有学会怎么使用算盘。

  夜里,吃过晚饭之后,李玥还在算着赋税,土地的总量是不变的,耕地的总量也是不变的,得知两个固定量。

  李世民的贞观一朝人口虽然不如前隋。

  用前隋的田亩数量来推敲,就能算出朝中的赋税多少。

  李玥看着算出来的负数得出来一个结论,朝中要没钱了。

  除了数学上造诣,李玥在会计与盘账上也是一把好手。

  这也必须要有数学的底子。

  朝中要重新开设崇文馆的事情已经脱离了东宫,事涉科举当然不是东宫可以参与的,李承乾磨墨写着奏疏。

  张大安在一旁看着,写着的是督促抓紧官学的奏章。

  写完长长一篇奏疏,李承乾长出一口气,“这世上神奇的事情不少,从他离开了东宫,孤发现每一次与他相谈都有些许收获。”

  说完这话,李承乾看向张大安,“你以为如何?”

  张大安点头,“科举的意义重大,可抛开科举来看官学的开办更加重要,蒙学的孩子越多,对以后数十年的意义也就越大。”

  李承乾点头。

  “太子殿下,骊山令只是提及了官学,并没有提及官学开办的具体条例与章法,若是有具体的章法便更好了。”

  李承乾搁下笔皱眉思量着,“你的意思是即便写了这份奏疏,也不过是提醒父皇。”

  张大安点头,“臣是如此认为的。”

  李承乾将东宫的奏疏交给了东宫殿前的侍卫。

  侍卫拿着奏章一路小跑到了中书省,由中书省查阅之后这份东宫太子书写的奏疏也交到了李世民的面前。

  夏收已经开始了,面对丰收的粮食这个皇帝很是忧心。

  再看到太子的奏疏,李世民放在一旁没有多在意,今年夏天更头疼的是收粮的问题。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也商议过,如此多的粮食全部放在外面很有可能会出现谷贱伤农的情况。

  在丰收的时候官仓收粮储备下来,向各个地方乡民收购粮食。

  等到了灾年再把这些储备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