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3章 长安再开新市场,油麻地菜市开摊上【四十分】_我在地球养小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港人把菜市场称为『街市』。近年越来越多的老街市面临清拆,民间文化保护组织四处奔走,却收效甚微。现实地看,街市的没落无法挽回;就像电影《每当变幻时》里,街市『富贵墟』最终被拆掉,鱼佬陈奕迅与猪肉佬黄渤只得各自改行。『每当变幻时,便知时光去』。

  早晨七八点钟,金华街市场的鱼档已经热闹起来。这里是港岛东部的筲箕湾,原本是渔民上岸贩卖渔获的墟市。现在渔业凋零,倒是隔壁城隍庙的香火鼎盛,香烛气味在街市上空萦绕不去。鱼贩子手臂上文着龙,却是一团和气,口甜舌滑地对老太太说,“阿姨你咁靓(这么美),虾见到你都会跳啊!”老太太明知他是在夸虾靓,仍然笑得合不拢嘴,果断掏钱买了一条鱼。

  街市进化:露天街市-室内街市-多功能市政街市

  像金华街这种露天街市,由摊贩自行搭棚或推小车相连而成,只要在政府划定的范围内,就不会受到港府的小贩管理队(相当于城管)驱赶。香港最有趣的室外街市恐怕是著名的北角春秧街。热闹时,市集几乎要把电车路轨淹没,叮叮车(香港有轨电车的俗称)司机恼火地打响“叮叮、叮叮”,提示行人闪躲,但是大家已经习以为常地当他透明。叫卖声、斩肉声、讨价还价声,和“叮叮、叮叮”混在一起,与不远处锣鼓喧天的粤剧圣殿——新光戏院遥相呼应。

  不过这种露天街市在港已经很稀少了,因为卫生缘故,从1950年代开始,政府陆陆续续将街市从路边迁进了室内。到了1990年代,市政街市开始流行,就是在各大社区兴建一座多功能市政大厦,将所有的社区服务集中在内,包括街市。按照现行规范,通常肉类在楼下、蔬菜在楼上,因为连续暴发几波禽流感疫情,禽类则另划一个角落。这种“市政街市”的楼上通常还有大排档、社区健身房、卫生室甚至图书馆、区政府。也就是说,你可以早上到三楼面条摊吃个鱼蛋粗面当早餐,然后到五楼图书馆看份报纸、读本小说,上六楼健身房出身汗、洗个澡,然后到楼下买菜回家做午饭。

  万能的市政街市是不是看上去很美?然而,港岛政府没想到的是,这种街市规划并不讨好,因为很多人只是单纯地想割块肉、买斤菜而已。谁要去街市读书看报?在金华街市场100米开外的筲箕湾街市就是一例,这里已经被荒废多年,被戏称为“为了上厕所才会进的街市”。

  也会有人怀念以前的露天街市。沿街铺开的摊位大多会延伸三至四个街口,居民可从任何的街口进出,阡陌交通,往来便利,是真正地“逛”街市。所以有学者认为,街市进入室内,是典型的忽略使用者需求的规划。

  相比学者们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