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92章 咱,今年也已经五十了(4k)_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无论准备了多少铁矿,做了多少提前准备,只要冶炼技术没变,也只能做到有限的提升,无法做到质变。

  想要做到质变,惟有革新冶炼技术!

  要以钢铁为躯铸就无敌大明帝国,这是必由之路!

  要知道钢铁的用途,可不仅仅只是在修建铁路上,军工产业同样需要大量的钢铁耗材。

  就拿火炮举例,在大炮诞生的漫长岁月里,绝大多数时间都是铜炮在唱主角。

  与如今纯度不够的铁相比,铜耐腐蚀不易生锈、延展性好不易炸膛、熔点低易于铸造。

  正因为这些种种优点在,历史上各国都有漫长的铜炮铸造历史,大明也不例外。

  可铜有一个最大的缺点,那就是贵!

  拿如今大明战船上的舰载重炮为例,一个重炮就足足有一吨重,这些铜要是炼成铜钱,得值多少钱啊?

  原时空,一直到了十八世纪后期,生铁精炼普及后,英国海军用去除杂质后的熟铁浇铸出来的大炮,再没有出现炸膛情况后,这才终于彻底淘汰了铜炮。

  杨宪知识储备,知道钢是由生铁炼成的。

  然后钢的许多性能,如强度、韧性、焊接性能、热加工性能等均远优于生铁。

  至于如何炼钢,杨宪可就真的是两眼一抹黑,完全只能依赖系统。

  进入系统一番浏览后。

  杨宪准备绕过反射炉一步到位,将目标定在了转炉炼钢技术。

  所谓的转炉炼钢,是以铁水、废钢、铁合金和其它渣料为主要原料,无需借助外加能源,靠铁水本身的物理热和铁水成分间化学反应产生热量而在转炉中完成炼钢过程。

  1856年,英国人贝斯麦发明了底吹酸性转炉炼钢法,这种方法是近代炼钢法的开端,它为人类生产了大量廉价钢,促进了当时欧洲的工业革命。到了1879年,又出现了托马斯底吹碱性转炉炼钢法,它可以用带有碱性炉衬的转炉来处理高磷生铁。

  转炉炼钢的原理很简单,并没有太大的技术门槛。

  杨宪将其原料设计图,兑换出来后,准备交给下面的研究院去攻克落实。

  简单与没有技术门槛都是相对,革新冶炼技术再怎么说,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想要投入正常应用,仍然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试验与改进。

  不过炼钢产业总算是步入了正轨。

  航海、商业、教育、工业,多方面齐头并进。

  在洪武九年,大明交出了一张极其漂亮的成绩单。

  转眼间,时间便来到了洪武十年。

  大明建国的这第十个年头,依旧是高歌猛进,势不可挡。

  在这一年的第一年,也就是正旦节。

  各藩属国前来朝贡的日子,朱元璋宣布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从今往后,将彻底结束原本这种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的朝贡制度。

  一时间引起各国使臣一阵激烈的讨论。

  这种朝贡制度,中国历朝历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