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五二章 到底啥来头?_从荒野到殿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相比微缩版的重檐亭,实体版的重檐亭无疑更显气派美观。虽然最近更新有所减少,但这一期视频发布后,刘耀祖帐户再次成为网友浏览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国家也开始推进非遗文化的传承跟推广。对很多年青人而言,木匠这个工种,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少。而所谓家俱厂,基本都实现机械化操作。

  类似刘耀祖这种纯手工,通过榫卯工艺不用一颗钉子甚至胶水,便打造出这样一幢古朴且气派的重檐亭,整个平台可谓独一份,受追捧跟热议自然也很正常。

  跟之前在山里搭建庇护所相比,修建这幢重檐亭所需的技术含量无疑更高。别说看热闹的网友佩服,即便专业懂木工的人,看过后也觉得惊艳,钦佩刘耀祖的手艺。

  换做是年长者造出这样一幢亭子,这些专业人士不会觉得有什么意外。这年头在农村一些偏远山区,懂木工的年长者还是有不少。但造这种亭子,确实需要一些技巧跟经验。

  单单重檐亭采取的多种榫卯结构,便令这些专业人士大开眼界。随着亭子在刘耀祖巧手拉拼凑下渐渐成形,这些专业人士越发觉得,刘耀祖着实不简单。

  除了搭建的重檐亭备受关注外,刘耀祖为凉亭书写的对联,跟悬挂层檐那个用小篆书写的‘亭’字,还有镶刻两侧柱梁的对联,则令外界看到他精通书法的一面。

  ‘悠然亭中坐,逍遥世间游’,看似简单的十个字,却是刘耀祖用隶书描绘而成。配上悬挂在亭前的小篆‘亭’字,整座凉亭古色古味气息瞬间提升不少。

  看过视频的网友,很快留言道:“真没想到,阿祖还会这一手!”

  “宝藏男孩,确认无疑!”

  “挂在顶上是个啥字,我咋个不认识?”

  “顶上小篆,两边隶书,看来阿祖着着有文化,难怪书生气质这么浓!”

  相比这些网友的留言,负责管理帐号后台私信的刘耀成,看着发来的一封私信,却有些意外道:“阿祖哥,这是帝都木艺博物馆发来的信,你要不要看一下?”

  “木艺博物馆?他们也关注了我的帐号?”

  “应该关注了!如果没关注的话,他们怎么给我们发私信呢?”

  看着这封来自帝都木艺博物馆的私信,上面内容先是称赞刘耀祖传承木匠技艺,并将其发扬广大,是件非常值得肯定的事。其次,便是希望跟工作室取得联系。

  对木艺博物馆发来的联络邀请,刘耀祖还是很谨慎先网络查询一番。经过网络查询后得知,这座木艺博物馆是国内唯数不多,专门从事古代木制品收藏的博物馆。

  跟国内收藏其它物品的博物馆不同,木艺博物馆名气并不大,而其收藏的不少藏品,都是现代仿造而成。设馆用意也很明确,就是让现代人了解古代木匠工艺有多厉害。

  了解完这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