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节 先轸唾君_春秋之晋国风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先轸听得是目瞪口呆,什么?秦国战俘都被放走了?一时如同一头凉水从头顶泼到脚跟,自己费尽心思为晋国部署的下一个大动作那不就完全泡汤了?一股无名之火升起,晋国中军元帅先轸当着晋国国君晋襄公便发飚了:

  “主公!!您大错特错矣!不管如何,臣乃中军元帅,主公既然让臣担当要职,如何处置战俘,至少也应该与臣有个商议吧?将士们疆场浴血拼死作战,才好不容易俘获敌人,却凭一介妇人三言两语就轻易放了!这让三军寒心呐!”

  先轸的话讲得很重,他确实是非常非常生气,以致于后来拂袖而去时,“呸”地吐了一大口痰在晋襄公面前。

  这口痰,当然并不是吐在晋襄公的脸上,而是吐在晋襄公前面的地上,这在当时可以说是严重侵犯国君权威,是大不敬!当时太傅阳处父正在现场,这更令晋襄公没有了面子。

  但晋襄公哪里还顾什么礼仪?他见先轸暴怒成这个样子,顿时也慌了,知道自己犯了大错,见先轸怒极而走,立即对阳处父道:“老师,元帅发怒,寡人知错矣。秦俘刚离开不久,加紧去追,也许还来得及,务必要将此三人留下!”

  阳处父是谁?阳处父是春秋晋国风云人物,此时为晋国大夫,晋襄公的老师。生辰年月不详,卒于公元前621年,因封邑于阳地(今山西省太谷县阳邑村),故以阳为氏。

  这里有意思的是古人的名字中有很多会带有一个“父”字,我们已经碰到过好几个了,比如晋献公晋惠公时期的邳郑父,还有这个阳处父,其实阳处父应该叫阳处,氏阳名外,最后的这个“父”字,应该是其后代对祖先名字所加的一种尊称,也可能是指人们对男性长辈的尊称,也有的指长者。

  阳处父是这个时期晋国一位著名的善谋大夫,可以说是智计百出。这次他领命去追孟明视等三人,那是丝毫不敢大意,驾着自己的战车便向黄河边赶去。

  但终归还是晚了一步,阳处父急匆匆赶到黄河边,正好见孟明视等三员秦将的渡船刚离岸。

  阳处父急中生智,他三下五除二将自己战车中的一匹骖马给解了下来,牵着走到岸边,对着渡船大声叫道:“将军且慢走,主公着我前来送行。此去秦国,路途遥远,主公担心将军疲惫,特吩咐我馈赠将军以战马。将军快回来接受馈赠吧。”

  孟明视等人是谁?此时得脱囚笼,如鱼入大海鸟入山林,怎么可能被阳处父这等伎俩给骗回去?

  孟明视等人朝阳处父拱手作揖,道:“外臣感激晋侯恩德,不杀之恩,在此谢过。外臣此番回秦,若幸得寡君赦免,那对晋侯之恩,外臣三年之内必当报之!”史料的记载是“三年必报君赐”!

  古人讲话真是含蓄得到了极点,孟明视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