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140章当问题遇到难题_诡三国斐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乎是一个充满了奇异力量的数值,春秋早期有孟母三迁,而在大汉,想要割凉州,也是议论了三次。

  崔琰微笑,似乎从来就没有变化过,『彼凉州岂可与此并论?既有简便之策,何必求难而弃易,舍利而求损乎?』

  陈群和崔琰的意见,再一次出现了分歧。

  当然,在某些山东人眼里,或是嘴里,当下邺城之中也是和谐的,没有问题的,毫无隐患的,只有骠骑那边才是各种纰漏各种问题……

  什么是国家,什么是天下?

  在华夏古代的『天下』,主要有三义,一是整个世界,及苍穹之下,虽然华夏古人没有地球的概念,但是也不妨碍他们能想象到广阔的世界;二则是指九州,四海,八荒之类,包含了华夏周边的领土;三则只是指中原地区。

  其实,华夏很早的时候,就将眼光放得很大了。

  最早的大天下,或者说是对于更大的世界的认知框架,大概是从战国时期的邹衍那边建立的。

  邹衍将『天下』分为九个大州,而儒者后来来所说的『中国』也称『赤县神州』,只是『天下』九个大州之中的一个,在『天下九州』之中像『中国』这样的州还有八个,后人称之为『大九州』。

  『中国』虽也分为九州,但每一州不过是『天下九州』的八十一分之一而已,所以也被称为『小九州』。

  邹衍又认为被称为『中国』的『小九州』,四面有海围绕着;被称为『天下』的『大九州』,四面有更大的海围绕着。

  邹衍对『天下』的构想,是他当时对世界的一种认知,虽然也有一定的道理,并为汉代的一些大夫所引用,但由于时代和科技等条件的限制,大多数人对邹衍的『天下』构想,尤其是他的『大九州』学说,并不赞同。

  汉代一些山东人认为邹衍所言迂怪虚妄,不足以信,但是这些人又认同『中国九州』,也就是小九州学说。并且将邹衍所说的『中国九州』,即小九州等同于『禹之序九州』,也就是《尚书禹贡》所记载的『九州』。

  至此,对于『天下』的概念,就被山东人束缚在了一个比较狭小的范围之内,也就是『大禹九州』,至于在『大禹九州』之外的事物,山东人本能的在抗拒。

  没错,抗拒。

  抗拒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其中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中原之外的四蛮夷,不听他们的……

  所谓不遵孔孟之道,不服王化之辈。

  到了汉代后期,甚至连和这些蛮夷交接的地域,山东人也不想要了。

  比如并州,凉州,幽州等等。

  只顾得眼前的经济账,而不去算整个国家账,也就成为了大汉山东之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大汉衰败的时候,因为官吏的腐败,制度的僵化,难以调集资源在边疆维持对于周边蛮夷的压制,就以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