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89章 时光荏苒大法!_1918远东战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陈启民的扫盲运动,基本蓝图还是参照了我们熟知的那种模式。

  不过,因为陈启民的时间更紧、任务更重,而且陈启民的政|权也没有我们熟悉的那个那么稳。

  所以陈启民不得已借鉴了人类历史上另一大扫盲运动的经验。

  在人类历史上曾有那么一个国家,在建|国的时候文盲率足有72%。

  这是什么概念?要知道,1930年代的民国都号称有30%的识字率。

  我大清在后期的时候,文盲率都不到八成。

  可就是这个国家,十年之后成功的建立起了七年义务教育和劳动相结合教育模式,不仅实现了全民脱盲和全民工人化教育。

  并在此基础上,使国家的工业开始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得到了超快速的进步。

  而且他们还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体系之一,甚至很快就可以同那个世界上最强悍的国家比拼科技。

  在半个世纪之后他们就有了4450万人在普通初级学校学习,近400万人在职业技术学校学习,450万人在中等专业学校学习,530万人在高等学校学习。

  当时全国已经有亿的人具有高等和中等教育水平,占到总人口的87%。

  如此强大的教育,让这个国家在消失了三十年后,它的子孙依然有老本儿可以吃。

  同时,也正是因为这个国家在教育上取得的飞速进步。

  所以才始终有人认为,在二战之前不是他们在追赶美国,而是美国在追赶他们。

  这个国家,就是苏俄!

  苏俄的扫盲运动相比起我们熟悉的那个有一个明显的区别。

  虽然两边都采取了义务教育的模式,但是苏俄那边在义务教育之外,对成年人的扫盲运动强制性更强。

  成年人在接受过扫盲之后,他们还可以进入工农速成中学就读。

  工农速成中学共有两种教育模式,一种是全日制三年,一种是夜校制四年(其中一年脱产),学生毕业之后可以进入高等学校之中学习。

  在高等学校之中又分为大学和大专,区别就在于是否参与劳动?

  除了这两种学校之外,苏联还有一种独立于这两种学校之外的高等学校——师范学院。

  创办这种学校的目的和作用自然就不需要赘述了。

  在成人教育之外,因为建国初期的环境更加的恶劣,苏俄在义务教育上也采取了比较精简的办法。

  他们将我们熟悉的九年义务教育缩减为七年,最多的时候甚至缩减到了五年。

  为了不让被缩减的教育课时影响学生的学术水平,苏俄采用的办法是以劳动为中心,按照自然、劳动和社会三个方面划分课程。

  每个学生在每周都要花三分之一的时间参与劳动实践。

  同时,苏俄还在中学阶段取消了班级授课,采用了道尔顿制和设计教学法。

  设计教学法相对比较好理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