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 应使士民知恩威_三国之问鼎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交趾太守士燮乃当地豪族之首,其子弟多在交州任郡守或县令长,我看就以其任交州牧好了。”经过数日反复权衡,刘琮终于做出了这个决定。不过他还是习惯性的想听听贾诩的意见。

  虽然刘琮在后世对这位士燮了解不多,但通过特卫营的密探,他对士燮以及士燮所在的家族,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士燮,字威彦,出生于苍梧郡广信。其先祖为鲁国汶阳人,为躲避新莽末年的动乱而移居交州,经过六世到士燮的父亲士赐,士氏成为当地豪族,士赐曾于汉桓帝时任日南太守。士燮年轻时随颍川人刘陶学习《左氏春秋》,后被推举为孝廉,补任尚书郎,因公事而免官。其父士赐去世后,士燮被举为茂才,任巫县令一职。

  及至中平四年,士燮被任命为交趾太守,如今已有十余年,而士燮现在也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

  交州做为百蛮之地,偏处南方远离朝廷,若非士燮这样出身当地豪强大族之人很难治理。所以刘琮才会一改荆扬二州的做法,试图任命士燮为交州牧,所看重的,正是这一点。

  至于士燮会不会反叛,刘琮通过对他这些年来的作为,认为士燮此人本质上还是个儒生,并不是那种野心勃勃,不自量力之辈。其实交州地广人稀,刘琮也没打算从交州征收多少赋税、征募多少兵员。他要的是自己攻略益州时周边没有隐患,不拖自己的后腿。如果士燮能将交州治理的更好,即便使其雄掌一州,威尊无上又如何呢?

  贾诩思忖片刻,缓缓说道:“以士威彦为交州牧,似有不妥。”

  “哦?”刘琮有些意外的看了眼贾诩,见他捏着稀疏胡须若有所思,不由问道:“先生觉得何处不妥?”

  “牧伯之设,起于王莽改刺史称州牧,及至刘焉建言朝廷之后,如今已是并掌军民,位高权重之职,非心腹不可轻任。今交州张津已平,然欲地方宁靖,必不可将州牧授之于人,否则焉知来日不以此为祸乱之肇?”贾诩将自己的担忧和盘托出。他这话也很有道理:士燮本就在当地很有影响力,若是再让他成为交州牧,很可能会助长他的威势从而引发不必要的祸乱。

  刘琮皱眉道:“若非如此,何以安抚交州豪强?”

  “不若仍仿江东之例,不设州牧,使士燮以镇夷中郎将总督交州七郡,兼领交趾太守即可。”贾诩沉吟道。

  贾诩这个提议使得刘琮不得不认真思考起来。也许士燮本人的确没有野心,但是这样增加士家的权力和威望,对于交州的长治久安的确是个很大的隐患。

  而给士燮一个镇夷中郎将的称号,令其总督交州七郡则可以有效避免将来出现叛乱之事,毕竟交州各郡县兵卒有限,除非张津那样行事荒诞的人,才会来主动进攻荆州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