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9.坚持_最终诊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明天10-11点】

  11月13日,患病6年的肠癌肝转移的周阿姨来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癌专病门诊。周阿姨爽朗的笑声很难与6年前她刚确诊时恐惧、彷徨联系在一起。如今,她对诊疗过程“摸得门清”。“随访不要看专家、专病门诊又快又好!”她从得病之初的忧心忡忡“自己能活几年”,到如今完成随访检查、配好药,还要去服务台预约心理医学科及营养科门诊。

  她告诉记者:“现在癌症已经不是‘绝症’了,你们看看我生了“两个部位”的癌,治疗后控制的一直蛮好,我现在跑肿瘤医院就像去看高血压一样,配配药、做做检查,就像慢性病一样呀!”

  癌症告别“绝症”时代

  治疗模式回应患者全生命周期需求

  “我还能活多久?”数十年前,这是肿瘤医院诊室里患者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如今,“我得了宫颈癌还能生二胎吗?”“前列腺癌术后会影响我性功能吗?”“我能术后再做**重建吗?”这些关注生活质量的问题在临床实践中,越来越受到患者和家属的格外关心。

  随着手术技术的日益精进、化疗靶向药物的推陈出新以及放射治疗对于病灶的“精确制导”,癌症早已不是一种“绝症”。

  今日在2021年肿瘤精准治疗国际论坛披露的一组生存率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结论。这份生存率数据对2008年~2017年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为恶性肿瘤并接受住院治疗的近30万肿瘤患者进行长期密切随访,结果显示5年总生存率明显提升达到%,整体生存情况齐肩国际先进发达国家水平。

  此外,另一份国内首个、最大规模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转移患者生存报告显示,2008年至2017年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诊疗的2万余例已发生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中,转移发生后的总体1年、3年和5年生存率达到%、%和%。

  也就是说,即使发生了转移,也还有五分之一的几率可以再活5年;部分瘤种转移患者治疗后5年生存率超50%,如前列腺癌转移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高达%。

  “由此可见,大多数肿瘤患者如能经过规范治疗,长期生存不是一种‘奢望’,如能在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大部分肿瘤基本可以获得治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郭小毛教授指出,作为上海乃至中国肿瘤诊疗的“桥头堡”,肿瘤医院癌症诊疗模式和学科布局早已不局限于“疾病治疗为中心”,而是致力于对肿瘤患者全生命周期包括生理、心理等需求的充分满足。

  近些年,医院相继开设了**重建、宫颈癌保育、遗传咨询、营养、心理、伤口造口、淋巴水肿护理等特色门诊,满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