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870章 蒋干钓鱼_策行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坐视天子掌握关中兵权,丝毫不顾及孙策的利益。既然他对孙策已经失去了作用,孙策又得到了辽东,基本解决了战马来源,马家还想继续占便宜,未免有些不知足。

  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马超心情很不高兴,既有些失落,又有些怨气,拂袖而去。

  ——

  就在朝廷在推进士家制度的时候,赵岐上书天子,请求征吴侯、车骑将军孙策入朝主政的消息在长安流传开来,先是在市井之间,后来越传越广,不仅普通百姓把这件事当作谈资,朝廷官员也开始正式讨论这件事。刚刚在朝会上吃了瘪的老臣们顿时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起来,纷纷上书天子,请求天子接受赵岐的建议,征召孙策入朝主政。似乎孙策一入朝,天下即可实现太平,士家制度自然也没必要了。

  天子再次召集群臣议事,老臣们与杨阜为首的凉州籍新秀针锋相对,吵得不可开交。

  这一次,杨阜等人没能占上风,被老臣们辩得哑口无言。

  他们说孙策跋扈,有不臣之兆。老臣们则说孙策只是失礼,并非不臣,杨阜这么说没有证据,有诬陷之嫌。相反,天子西征,孙策有功倒是证据确凿。没有孙策提供的军械和粮赋,天子连陇关都出不去,更别说和鲜卑人对阵了。那么多西凉人只是来参见一下天子就加官晋爵,跟着天子上阵杀了几千鲜卑人就有军功,封赏甚厚,那孙策平定辽东,讨平称王的公孙度,击破东部鲜卑数万人该怎么赏?

  况且,就算孙策有不臣之兆,也并非不可教化。既然朝廷能赦免矫诏的袁绍,为什么不能宽容孙策?既然连背叛朝廷多年的羌胡都可以教化,重新成为大汉之臣,为什么并未明言造反,只是有不臣之举的孙策不可以教化?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孙策入朝带来的好处。孙策入朝,他治下的诸州自然也重归朝廷。朝廷不仅有了粮赋,而且有了强大的武力,其他诸州必然望风而降,太平可期。如果拒绝孙策入朝,等于违背天下百姓渴望太平的愿望,到时候要反的就不仅是孙策,还有关东数州的百姓。

  退一万步说,就算孙策有不臣之心,而且不可教化,将他征到朝中为官,用朝廷法度来约束他、惩处他,总比派大军征讨他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就算你们实行士家制度,你们就能击败孙策吗?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天下太平?既然不能,为什么不试试其他的办法?难道你们想养寇自重,把持朝政吗?

  在唾沫横飞、战斗力暴表的老臣面前,杨阜等人节节败退,只得认输。

  天子也觉得不能直接否决,否则无法向天下人交待,至少要做出从谏如流的姿态。他随即授意荀彧与蒋干接触,商讨相关事宜。

  ——

  蒋干背着手,站在博望苑的废墟之中,嘴角微挑,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