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57章 额娘别走,儿臣孝顺!_抢救大明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太后,本该悠游享乐,不必为俗物所扰。之前儿臣年幼不能理政,才劳烦额娘垂帘听政。现在儿臣已经亲政,就不劳额娘为国操劳了......以后额娘就在宫中享福,儿臣自会孝顺额娘,让额娘可以颐养天年。”

  “可大明天兵将至,”泰松问,“当如之奈何?”

  福宁道:“有沈阳坚城可恃,有八旗人心可用,有塞外严寒可倚......只要坚守城池到冬天,明军一定会撤兵的。”

  泰松叹了口气:“今冬撤兵,明夏又至,周而复始......福宁,你又能支撑几年?”

  这下福宁回答不出来了,他毕竟只有13岁,虽然称得上是少年英主。但是大清现在的困境,已经不是一个英主能解决的。

  实际上,如果福宁傻一点,也许朱由检不会那么急得要灭亡大清国。但是现在,朱由检是不会允许福宁成长起来的。

  “福宁,”泰松又道,“你答不出来了吧?天时已去,地利亦不在我手,人和更不可靠!大清国,早就危如巢卵了。”

  有那么危险?福宁可不信这个。

  说着话,泰松又是一叹,也不在和福宁说话,而是打马调头,似乎想要离开。

  福宁见母亲要走,也有点不舍,大呼道:“额娘别走,儿臣孝顺!额娘别走,儿臣孝顺啊......真的孝顺!”

  泰松却是头也不回,策马奔到了己方阵中。正黄旗蒙古的顾哈伦凑了上来,低声道:“太后,咱们该撤了,再不撤就怕走不了啦!”

  “撤?”泰松有点失落,随口一问,“撤去哪里?”

  “向南撤,”顾哈伦说,“先撤过浑河,去白塔铺暂居......咱们的50个牛录都在浑河以南放牧,需要一点时间才能把各个牛录都召集起来。然后咱们就能再次南下,过太子河入辽阳城了。”

  泰松麾下的蒙古人还保留草原习俗,所以没有定居,现在还在游牧。泰松在运河以南、太子河以北,给他们分了不少草场。因此他们并不住在沈阳城内,这也让泰松的部队得以离开沈阳。

  “入辽阳......”泰松叹了口气,又回头看了眼已经退回本阵的福宁,低声道,“大明皇帝现在应该到海州了吧?海州离辽阳不远啊!”

  “的确不远,”顾哈伦道,“太后正好可以前往相投。”

  这也是正黄旗蒙古的集体意志,他们希望泰松能成为朱由检的蒙古贵妃,这样正黄旗蒙古就能摇身一变成为泰松贵妃斡尔朵了。

  “也只好如此了,”泰松收回了目光,“走吧......顾哈伦,你带大队先走,本宫带500甲士殿后!”

  “嗻!”

  ......

  二贝勒阿敏伸着脖子看见泰松回了本阵,看见福宁也垂头丧气的回来,又看见对面的泰松军步骑开始有秩序的后撤,也大松了口气。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