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8章 一盘大棋_清末之最强大地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马辰作出1845年内新筑庙街、库页城二城的决定,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但要把这两座城市建好,且发挥作用,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为此,马辰与罗仁则等南华政府一般人也商量了好久,特别是征求和尊重了罗欧的意见。毕竟,在相当长时间内,罗欧将是北开局实际负责人。

  譬如这城市规模,就颇为考验人。

  这首先得清楚,移民海参崴等,对于南华主要来自于华夏南方的华人来讲,气候其实是偏寒冷的,他们并不习惯。

  而要吸引这些人来北方开拓,马辰就必须在经济上给予倾斜。

  结果就是马辰的北方开拓不但赚不了钱,甚至还要亏本。

  经济发展,不是说资源富集就可开发赚钱的。

  后世21世纪,青藏高原那些丰富的资源,依然还在大地下沉睡,原因就是开发成本过高,所谓豆腐盘成肉价钱,没经济效益也。

  因为,这长城规模,前斯暂以一千人为好。

  这一千人中,全部为青壮,当然可以是夫妻。

  其中230人左右为驻军,这个驻军是一个连的规模,并将连里的卫生员剥离出来,单独成立一家卫生所,但依然属于驻军管辖。

  另外大约需要20名专职行政管理人员。

  余下750人,则为生产人员。他们可以狩猎、捕鱼、砍伐、采摘、种植,其产品由南华负责收购和销售。

  当然,在这种极北之地,除非是农民愿意,否则一般不会采取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而是准备采取“作业组”的方式进行生产。

  事实上捕鱼、狩猎、采摘、耕种等,都不太适合一家一户。华夏农村之所以包产到户能够成功,主要原因是华夏人口众多,人均耕地有限,在南方某些地区,人均耕地不足1亩,包产到户也不过几亩地或几十亩地,这种规模适合“小农经济模式”。

  但在海参崴以北地区,其农业是不会这么娇小的,成千上万亩甚至连续上百里无人居住,只能搞大农业。

  好在马辰很清楚,“大农业”并不等于是“大锅饭”,大农业,也是可以责任经营,生产成果与个人收入必须挂钩。

  一个连的驻军,很有讲究。

  他不是驻扎,而是驻守。不但要驻,还要守。

  具体而言,除了驻军基地外,还会在全岛设置几个哨所,每个哨所驻军一个班12人。这些驻守哨所的士兵,每周年一轮换。

  驻军将会以排为单位进行环岛巡逻,每半个月派出一只巡逻队,巡视岛上是否有其他种族势力。

  当然,考虑到库页岛冬天极为严寒的现实,马辰并不准备让士兵在冰天雪地中步行,那样的话,库页岛南北纵横来回绕一圈至少1500公里,士兵如果用双脚丈量,怕是要走两个月呢。

  所以,建设巡逻道路是必然的。并且马辰会为驻军提供几辆装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