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一章 威胁利诱_三国之惟我独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没有人理解周瑜的价值到底有多大。田丰、郭嘉等人不明白。就连孙策,他也不知道周瑜意味着什么。

  但是,张浪心里却一清二楚。在他的心目中,周瑜的做用无人代替。领军作战方面,他是三国里是唯一的。诸葛亮强在内政,郭嘉胜在奇兵,庞统则精于阴谋。论统帅,周瑜在三国里面说第二,没有人敢称第一。

  记的《三国演义》里,那个气量狭窄、目中无人,又妒贤忌能的周瑜;那个为杀死刘备,连献多番毒计的周瑜,最后还被孔明三气而死,落的千古笑柄。

  而事实真是这样吗?

  可笑啊,可笑至极。

  一个被历史扭曲灵魂的人,一个背上千古骂名而壮志末酬的人。只因为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为了维护正统王室,为了塑造诸葛亮智慧化身的形像。周瑜便这样被沉冤千年,千夫所指。

  想想陈寿的《三国志》。

  这部成书于西晋的史书,是以曹魏为正统史而成。因此书中极力掩饰魏武的失败,以至于赤壁之战只用“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数十字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令人根本来不及意识到这场战役在鼎足三分中的决定姓意义。

  但即便在这样明白的正统观的指导下,陈寿为周瑜所作的仍是佳传一篇:政治上高瞻远瞩,忠心耿耿;军事上“胆略兼人”,智勇双全;人格修养上,“姓度恢廊”,情趣高雅。尤其是在《武帝纪》中讳莫如深的赤壁之战,在《周瑜传》中描术得鲜明而生动,而无论是战前的“驱驰于颠危之际”决策破曹;还是战时的挽强为弱,火攻破敌;抑或战后以清醒的体局意识力拓荆州进取益州,都翔实而深刻地展示了周瑜卓越的军事才华。甚至在卷末,陈寿还意犹未尽地评论道:“建独断之明,山众人之表,实奇才也!”

  然而就是这样的人材,他的雄才大略,他的儒雅雍容被岁月的洪流冲刷得面目全非。特别是为了陪衬诸葛亮,为了维护汉室正统,变成器量狭小,目光短浅而又意气用事的青年将领。

  我们再来看看吧,历史上诸葛亮虽然只比周瑜年轻六岁,却已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了!周瑜挤身前三国时期英雄争霸定天下大势的时代,诸葛亮却只能身处后三国时期谨慎守成搞拉锯战而已。

  当时决定的天下格局的是曹艹和周瑜,一个统一北方,一个导致天下三分。《三国名臣赞序》两次提到周瑜对三分天下的决定作用:“晚节曜奇,则叁分于赤壁”,“卓卓若人,曜奇赤壁。三光参分,宇宙暂隔。”而根本没有提到别人对三分格局的贡献。也许大家会以《隆中对》为依据,说诸葛亮是定天下三分的人,这太不公平了!《隆中对》当然是诸葛亮早年的积累,体现出他的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