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001章:大选前奏,党派改组_民国第一军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ps:第二更!求保底月票!

  己未年,史载:其时民国经济繁荣、大兴土木,百姓收入增长、安居乐业;工业蓬勃发展,当年钢铁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为保民族安危,陆海空大元帅江渝强化国防,海陆空三军兵力增至五百余万,预示民国走向世界大国舞台,步入争霸世界之开端。

  这场军事大调整在计划出来后,立即拉开了序幕。

  各地立即开始征召新兵入伍,参军报名十分踊跃。

  中华民国军人在社会上有很高的地位,他们入伍后学习文化知识和民族主义思想,对同胞有良好的自身品德。

  退伍士兵找工作非常容易,几乎所有企业都是抢着要这些退伍兵,他们退伍后当工人多是从事收入高的技术工种。

  加上这些年来驱逐洋人、开疆扩土,军人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地位崇高。几乎所有热血青年,都十分崇拜军人。

  很多年轻人都想参军,可惜没门路。

  中华民国之前的征兵主要是在农村展开,因为农村的年轻人普遍没有文化,因此江渝希望更多的农村年轻人能够进入部队受到文化教育。

  如今城镇化进展十分快速,很多劳动人口转移到了城镇,因此这次征兵,也开始在城镇征兵。

  主力也变成了在校生,同时也有农村的青年。

  这意味着,中华民国陆军的文化水平开始增长,但军队依旧是那些未受过教育的农村青年的教育基地。

  过去。国防军及大量的生产兵团的组建,使得一批又一批的农村青年受到了文化教育和军事训练。

  同时农村青年也在生产兵团当中学到了‘机械化农业’技术,退伍后很多转职去开农机。或者自己去经营农场。

  也有很多生产兵团退伍兵当了工人。

  国防军和生产兵团使这些农村青年增长了眼界,同时拥有了走出了农村的底气,他们很多都成为城镇化人口。

  还有许多农村士兵通过自身努力,被送入淮安军校学习,最终成为了军官。

  农村青年除了参军,大部分都被强制性要求进入夜校、成人学校学习文化,虽然文化程度学出来不是很高。但起码能认字,能看报,有了自我学习更多知识的能力。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农村青年基本上都扫盲了一遍,大大提高了中华民国的国民文化水平。

  此时很多农村青年已经进入城市,进入工地,走出了穷困的农村。

  城镇化脚步。也见证了中华民国的发展历程。

  农村的学生。也都进入城镇学校学习。全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这时候已经没有多少未受过教育的农村青年可以征召了。

  如今征召的主力就是学生兵。

  这一年,中华民国有近两百万学生兵入伍,学生兵尽管不如农村兵能吃苦,但在文化上有优势。

  同时中华民国的教育体系不是教育少爷兵的地方,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