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27章:点燃非洲战火_民国第一军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比之下。中华民国这五年下来,一直没有陷入战争泥潭。还赚到了大把的钞票,劳动力更是没有减少。

  战后的欧洲,如果没有资金注入的话,那么就只能成为三流国家。

  如果有资金,中华民国也没有崛起的话,倒还是能够重新成为一流国家。但现在,就算是剩余资本注入,他们也只能成为二流国家。

  一流国家,就只有中华民国和美国,这是第一梯队,是欧洲永远都无法追赶上去的。

  因为欧洲打死就那么巴掌的地方,又分成n个国家,那些国家再怎么发展,也受限于版图面积的问题。

  尽管他们有殖民地,但是他们是武力殖民,根本无法让殖民地拥有更高的生产力,殖民地的生产力太低的结果就是没有多少劳动成果可以掠夺,这就是典型的不给马儿草又要马儿跑的模式。

  中华民国却是已经开始到处搞经济殖民了,中华民国的那些附属国,说白了就是中华民国的殖民地。

  先给马而草,再让马儿跑。

  生产出来的劳动成果多了,才能掠夺更多的利益。

  不过,西方人的模式不是一时半会可以转变过来的。因此,欧洲撑死也就是那样了。

  他们就算是能够转变过来,但是他们的殖民地是不靠谱的,很容易被中华民国攻陷,也只是为他人做嫁衣罢了。

  因此欧洲在这场战争过后,已无法争夺世界霸。

  当然,应该看上去现在还是世界老大,但是已经是明日黄花,只是暂时没人把他们踹下去而已。

  战场上,双方也表现出了疲软的态势。

  不过中华民国转而支持协约国,使协约国萌生继续将这场战争进行下去的希望,而同盟国方面尽管得到的援助少了,但是德国的精密加工产品的出口,规模却是比以往更大了,从中华民国那里获得的物资也依旧不少。

  加上波兰人加入了战争,大量波兰人被动员了起来,弥补了同盟国在兵力上的不足。东线战场也基本上结束了,红色毛熊与白俄政府打得正欢,根本没时间去理会欧洲战场。

  土耳其、奥匈帝国的力量,也开始向西线战场倾斜。

  如此一来,双方在兵力上竟然没有太大的差距,协约国的前线兵力达到了五百万,同盟国也达到了四百万。

  每一天,双方都要消耗大量的军用物资。

  中华民国这时候却依旧在大发战争财,除了出售军用物资外,还出售民用物资,有的通过现金。有的通过贷款。

  就算是贷款不能收回,起码收到的现金已经足够弥补成本了。

  在这场战争当中,中华民国赚钱太容易了。

  在和平时期。普通商品的利润永远只有那么点。但是在战争时期,利润却是几倍,十几倍,甚至是上百倍的飙涨。

  等于说,出口一年,就顶和平时期出口好几年,甚至是十几年。

  这样一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