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44章 杏花林里问国手,五丈河畔找辛夷_汴京小医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娘子。”

  辛夷睨他一眼:“就当为了在你舅舅面前刷一下好感。或者为我们以后的孩子,积积阴德。”

  傅九衢喜欢听“我们的孩子”这种话,不再多说什么,将纸笔墨都放到她的面前。

  “百先生请。”

  “多谢郡王红袖添香。”

  “……”

  辛夷提起狼豪就写。

  “杏花林里问国手,五丈河畔找辛夷。”

  洋洋洒洒十四字,写得工整端庄。

  引来傅九衢一声低笑,“十一真不谦虚。”

  时下的人都是谦逊君子,一般老太医都不敢把自己比喻成杏林国手,辛夷却是毫不脸红。

  “那有什么?不抬高身价,鱼儿怎么会上钩呢?”

  傅九衢饮一口热茶,淡淡道:“我以为你是诚心救人。”

  辛夷道:“钓鱼不代表不诚心呀。”

  傅九衢眼梢撩撩,“你若当真治好了小公主,官家会感激你的。”

  没有什么就稀罕什么。

  堂堂一国之君,膝下凄凉,盼孩子都快要盼出心魔了。

  她哼了一声,“感激我又如何,还不是不肯放过我?”

  傅九衢尚未说话,就见她眼风幽幽地扫来,似笑非笑。

  “今天他们没有逼你休妻吗?”

  傅九衢眉头微沉,又要喂她吃玫瑰酥饼,辛夷连忙别开头去,“不要,吃一块就腻了。”

  “没有。”傅九衢放下酥饼,拿托盘里温热的帕子擦了擦手,淡淡地道:“朝堂上人事复杂,互结朋党,明争暗斗不断。我且坐山看戏。”

  辛夷笑了起来,“可是你不与人结党,行事又素来辛辣,不留情面,那你便是他们共同的敌人。”

  “那又如何?”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辛夷懒洋洋地道:“别看他们平常在朝堂上斗个你死我活,互相辩驳,谁也不肯让谁,但一说到你的事情,马上就会形成共识。”

  傅九衢抬眼,讶异地看她,轻笑。

  “小十一。你不做官可惜了。”

  辛夷:……

  她以为的九年义务教育常识,人人皆知的道理,在时下的女子里却是见识超群,令傅九衢刮目相看。

  “这么说,被我猜中了?”

  辛夷攀上他的肩膀,轻声问:“他们那样为难你,你为什么不肯休了我?”

  傅九衢嗤地一声,笑着将人搂过来。

  “谁让我上了小狐狸精的贼船?”

  “说谁呢?”辛夷笑着瞪他,“成何体统!”

  傅九衢:……

  两个人在书房待到二更时分才回去。

  虽然那些“百晓生的来信”里,除了周忆柳的来信,没有什么特别相关的,但整个《汴京赋》就像一张网,这些支线和小事就是串成庞大网络的支干和细节,可以从旁佐证很多事情,串联起来,让辛夷对整体剧情的发展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比如有个人说,他家娘子那天半夜起身方便,撞了鬼。那鬼白衣飘飘,好似会飞檐走壁,从房顶上唰地一下飞过去,便没入了榆林巷刘家的院子里。隔日,他听得夫人说起此事,旁敲侧击地问起刘家人昨夜可曾见过,竟无人得知。

  这人是想向百晓生求教,撞鬼是否有法可解,他的娘子刚刚有孕,吓得寝食不安。

  又比如,大相国寺度化鬼母的前一夜,雷雨大作,有一酒鬼深更半夜从瓦子冒雨回家,在春煦巷见到百鬼夜行——黑色罩袍,不见头脸,高达八尺许,于雨中行走无声,很快便腾云驾雾而去……

  时人信鬼神,看到异常就会有志怪联想,尤其寂无和尚传出“鬼母作怪”那几日,京中人更是惶惶不安。

  辛夷当然不信有鬼。

  榆林巷的刘家,是孙喻之的表叔。

  春煦巷的百鬼夜行,很难说和张巡有没有关系,而且事情就发生在大相国寺出事那夜,太过巧合。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